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案 教案篇一
小学数学第八册《小学点的认识与加减法》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一、课前练习,引出课题
1、改写下面的单位(先填分数再填小数)
25厘米=()米9分米=()米3厘米=()米7角=()元6分=()元
2、读数
180.018.001.8001800
为什么你们读的都不一样呢?(小数点在移动)(板书:小数点)小数点的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师:(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戳丝翁饽阌惺裁聪敕穑?/p>
生: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它怎么搬家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观看课件:
1、话说森林里,山羊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可真不少。小数点就说:“我去玩一玩,一会儿再回来?!彼低昃汀班病钡囊簧茏吡?。谁知它一走,顾客也跟着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回家。它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4.00)过了一会儿,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4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一次家(¥0.04)。山羊的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快餐的价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山羊快餐店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
(生说)
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倍;
小练习:
1、口答:
(1)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是;
(2)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0是;
(3)把34.2缩小到原来的1/1000是;
2、我会算:
15.6÷10=60.1÷100=73.5÷1000=
动脑筋想一想:
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最后填书本上40页的试一试)。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倍;
……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
出示“四句歌”
小练习:
1、口答:
(1)把0.08扩大10倍是;
(2)把0.08扩大100倍是;
(3)把0.08扩大1000倍是;
2、我会算:
0.98×10=0.34×100=0.87×1000=
三、实践应用
小数点这样跳来跳去,严重的影响了山羊的生意,我们能把它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吗?(结合生活实际,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四、综合应用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
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
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8528500.02850.00285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___移动___位。
3、小山羊要去进货,途中要经过一条小河,你能帮它过河吗?
4、我会选。
(1)把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
a.10倍b.100倍c.1000倍d.10000倍
(2)把6.7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
a.0.672b.0.0672c.67.2d.672
(3)把23.4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b.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c.缩小到原来的d.缩小到原来的
(4)把0.28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b.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c.缩小到原来的d.缩小到原来的
5、思考题:有比3.5大并且比3.6小的小数吗?如果有,请你写出两个这样的小数。
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
0.04元0.40元4.00元
小10倍
1/100数100倍1/1000点倍
1/10
教案 教案篇二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爱护花草树木?;ぷ约旱募以?。
2、使学生知道花草树木对人们有好处,必须爱护,同时激发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情感。
3、知道怎样是爱护,并在实践中做到不摘花,不踏草坪,不摇小树,不折树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国庆节的时侯,老师出去游玩了,我带着录相机把去过的地方录了下来,你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再游览一下。
描述:看,这个公园多美?。』ㄌ忱锸⒖盼逖樟南驶ǎ萜豪锍ぢ倘奕薜男〔?,真好象给大地铺上一层厚地毯,甬道两旁的树木技叶茂盛,这里真是大家休息和娱乐的好地方!你们愿意到这样的公园来玩吗? 师:(出示被损坏的公园图画)
这个公园的花坛被损坏了,草坪被人踏平了,树枝被人折断了,你们还愿意到这里来玩吗?这些都是不爱护花草树木的孩子干的。好孩子应该怎么做? 板书:爱护花草树木,因为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朋友
(二)激情明理,深化主题:
1、你们知道吗?
师:同学们,花草树木除了美化我们的家园,还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吧?。ㄐ∈鳎〔荩』ㄗ允龆匀死嗟墓毕祝?/p>
2、论讨:毁树砍树会给人类造成什么后果?(学生各抒已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让学生知道乱砍乱伐,不仅破坏森林,使水土流失,而且使风沙漫天袭卷,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
(三)联系实际导行
1、评选活动
大哥哥大姐姐们做到了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班也有很多同学做到了爱护花草树木,说一说你是怎样爱护花草树木的?(学生拍手鼓掌,老师为做得突出的学生戴红花。)
2、读一读:
师:老师做了几个警示牌,我们一起把它们插到校园内的花坛里,树木旁,让它时刻提醒同学爱护花草树木,好不好?(边插警示牌,边说“读一读”)
3、画一画
同学们,爱护红花和绿草,?;た每檬髅?,让空气更新鲜,让环境分外美好!让我们拿起画笔画出我们心中的美丽校园。
4、写一写
我们身边还有一部分同学还不知道花草树木对我们人类的贡献,让我们向全校同学发起倡议,大家一起来爱护花草树木。(学习倡议书)
(四)总结提高
同学们,花草树木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有益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爱护花草树木。老师相信你们会成为一名爱护花草树木的小使者。最后让我们来欣赏校园的优美图片。
教案 教案篇三
1、剖析人物内心世界,认识人性的真善美
2、读写一体,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重点 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 理解“窗”双关含义
1. 讲解与讨论相结合,辅以多媒体教学
2. 安排一教时
3. 布置课前预习
一 导入课文
房间因为有了窗口才透进阳光,心灵因为有了窗口才看到希望。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形、无形的窗口。让我们打开课文《窗》。
二 初读课文
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大意,理清小说情节。
讨论、明确: 开端 病重静养
发展 谈天绘景
高潮 电铃事件
结局 只见秃墙
三.再读课文
要求:初步分析人物内心世界
(一) 分析情节发展部分,初步展示病人甲形象。思考、讨论:
1. 他们的主要话题是什么?
明确:病人甲描述窗外景色。(指名朗读第4段)
2. 窗外景色怎么样?
明确:景物多多、色彩斑斓、充满生机、富有生命力.
3. 病人乙对此有什么样的感受?(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
“这个时候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4.窗外美好景色是真的吗?病人甲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窗外景色是病人甲虚构的,这从课文结尾可以看出。这美丽的慌言,让病人乙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与病魔抗争的信心。
小结
病人甲,面对病魔,不仅没有屈服,还不断用自己微薄力量和仅有条件,创造生活, 给他人带来生活的情趣,给病人乙以力量、温暖。 病人甲,为他人着想,以生命为代价,用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情趣鼓舞病友。
(二)剖析情节高潮部分,初步揭示病人乙形象 .思考、讨论:
1. 对于占据窗口的病人甲,病人乙有什么想法? (找出相关语句)
明确:“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口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窗外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该得到这种机会呢?”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2. 在电铃事件中,病人乙有什么表现?
明确:双眼盯着天花板、纹丝不动、见死不救
四.深入分析课文
(一) 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给课文拟副标题
从人物角度拟
1. 两个病人的故事
2. 一个……的病人 (病人甲)
讨论、明确:乐观、善良 热爱生命、心灵美好、品德高尚、
一个 ……的病人 (病人乙)
讨论、明确:自私、冷酷、漠视生命、狡猾、虚伪、残忍
从情节角度拟 (略)
(二) 分析标题“窗”含义
“窗”是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的线索,一语双关,既是病房的窗口,
也是心灵的窗口,由此可以看出病人甲、乙两种截然不同的内心世界。
(三) 分析结尾
“光秃秃的一堵墙”的结局,卒章显志,“于无深处听惊雷”,使小说产
生了艺术魅力,耐人寻味,令读者掩卷长思,也使小说的主题得到深化。
(四) 归纳主题
就课文主题写一副对联
提示: 1、颂扬美德,鞭挞私欲
2、颂扬高尚品格,鞭挞丑恶灵魂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五、迁移训练
(一) 给课文续写结尾
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让小说故事情节再向前发展一步。
提示:1、病人乙追悔莫及,羞愧不止,病情加重,很快死去。
2、病人乙懊悔,病情好转,出院后向别人讲述他亲身经历的故事。
3、病人乙后悔,学习病人甲,为病人丁讲述“窗外美景”。
让病人乙活下去,教育更多的人,既符合善良人的心愿,又符合小说
的情节。
(二) 比较阅读
阅读欧亨利的《最后的一片叶子》,并与本文比较在人物、主题方面的异同
附 板书设计
附件一 教学反思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名篇。小说故事情节简中有繁,起伏变化,
文章结构平稳精巧,合分有序;人物形象鲜活有力,表述方式灵活特别。教学对
象初二学生,年龄偏小,社会阅历少。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到一底一高。
何为低?即努力降低课文难度。这篇小说情节多变,主题深邃,语言含蓄。教学部学时不生硬说教,不过分深掘主题,少用学生不易理解的术语,以降低教学难度。
何为高?即设法提高学习兴趣??翁媒萄Ъ纫乐垢《皇?、追求表层热闹而不注重深入理解的倾向,又要反对说教式的教师独角戏。就本文而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寓教于乐,调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这符合本文的文体特点,又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尝试以活动贯穿其中,讲解与讨论相结合,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1、 关于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查工具书掌握相关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初步理清小说情节,为初读课文作准备。
2、 关于导入课文
从生活中有形、无形的窗口切入,既贴近生活,又为教学难点:理解标题“窗口”的双关含义,奠定基础。
3、 关于分组讨论,阅读课本剧
分组讨论,阅读课本剧,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不仅能培养实用语文能力,也能培养参与意识、协作精神,在活跃的气氛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
4、 关于经纬教学
这篇叙事体课文,经纬式教学,即以分析故事情节为经线、揭示人物形象为纬
线,交织有序,纲举目张,便于教学,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 关于给课文拟副标题
从人物、情节等角度给课文拟副标题,便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分析。通过比较,体味文章如何巧妙命题;突破难点,理解“窗”的双关含义。
6、 关于撰写对联,续写结尾,比较阅读
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和迁移训练能力,举一反三,又能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文学修养,激发求异思维,渗透思想教育,培养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
7、 关于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成“窗”型,文字简洁,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学生易于理解,便于 记忆。
8、 关于教学重、难点
人物形象分析是本课教学重点,从整体感知课文至给课文拟副标题,贯穿整个 教学之中;导入课文,拟副标题,突破教学难点,理解标题“窗”的双关含义。
附件二 《窗》课本剧
(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两人。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扇窗户,门通向走
廊,通过窗户可以看到外界。)
(病人甲经医生允许,每天上、下午起身各坐上一个小时,他的病床靠近
窗口,病人乙只能日夜躺卧在病床上。)
病人乙 这倒霉的病,太可恶了。
病人甲 是啊,重病缠身,什么事情都不能做。
病人乙 连听收音机、看电视都不行 ,这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病人甲 想过去,我拥有一份好工作,战争中也曾立过功。
病人乙 可不是吗?那年我去悉尼度假,可现在……唉!
(护士进,病人甲被扶起,开始一小时仰坐)
病人甲 ?。〈巴馐且蛔览龅墓啊?/p>
病人乙 (急切的)快说说,公园里有什么?
病人甲 公园里有一泓湖水,湖面上漫游着一群群水禽,野鸭啦,天
鹅啦。你看,有的孩子扔面包喂它们,也有的在摆弄游艇模
型。一对对情侣,手挽着手在树荫下散步。
病人乙 (羡慕地叹气)唉,要是能出去走走,那该多好?。?/p>
病人甲 再看那边,鲜花盛开,色彩斑斓……
病人乙 都有些什么花呀?
病人甲 哦,有玫瑰,还有牡丹、金盏草……一朵朵争相斗妍。
病人乙 (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太美了!看来,我是没这眼福了,不过
听听也是一种享受啊。
病人甲 你看,公园那端有个球场,正在进行一场板球赛……哎呀,那
个小孩差一点跌入湖里?;褂姓獗?,身着夏装的姑娘美丽动
人……板球赛还在进行,一名队员正在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
皆是。
病人乙 (妒忌地)为什么偏偏是他有幸能观赏到这一切?为什么我
不该得到这个机会?
病人甲 球赛结束了,黄队终于取胜。
病人乙 紧挨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
(晚上,病人乙又是彻夜难眠。病人甲突然醒来,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他正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赶来)
病人乙 (纹丝不动地盯着天花板)他凭什么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我为什么要帮助他?
(病人甲去世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把他的尸体抬了出去)
病人乙 终于挨了三天?;な啃〗?,是否能让我挪到那张床上?
(护士不解地把病人乙安顿在那张床上,病人乙迫不及待地探头向窗口
望去)
病人乙 (惊叹)怎么回事?窗口怎么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
附件三 《最后一片藤叶》(故事梗概)
华盛顿广场西边的格林威治村房租低廉,街道横七竖八,便于躲债,这里住着贫穷的人们。一幢楼的底层住着一位老画家贝尔曼,他穷愁潦倒,性格孤傲,艺术上失意。三楼住着两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女画家——苏艾和琼珊。秋天里,琼珊患了肺炎,贫病交加,医治无望。她躺在床上,透过窗口,看到空荡、阴沉的院子里,一株根已枯萎的常春藤,在深秋的寒风中,藤上的叶子差不多都吹落了,只剩下几根藤枝依附在破墙上。琼珊一片片地数着藤叶,看着它飘落,沮丧极了。她想到自己生命之树的叶片也正往下落,她认定最后一片叶子落地之时,便是她生命的终结之日。同患肺炎的老贝尔曼从苏艾那里知道此情况后,在一个风雨交加、凄冷的夜晚,艰难爬上墙,画了一片永不会坠落的藤叶。琼珊在这不落的藤叶的感召下,重获生的信念,病愈活了下来,但是老贝尔曼却因受凉病重去世,他用自己的生命绘出了毕生的杰作——最后的一片叶子。
[欧 亨利(1865---1910)美国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创作了近三百篇
短篇小说,与莫泊桑、契诃夫并称世界短篇小说的三位大师。]
教案 教案篇四
1、会认8个生字"怜、雏、禁、耀、瘙、痒、颊、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热爱春天,愿意去观察、发现。
1、会认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一、看图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2、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脚步轻轻,若隐若现,羞羞答答,躲躲藏藏。当我们发现春天的时候,心里一定会荡起一阵惊喜,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让我们先读读课文,看看谁给我们带来了春天的消息。
3、出示课题:春的消息。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想办法记住生字。
2、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的方法。
3、读词语
牵引、爱怜、雏菊、禁不住、欣喜、雀跃、照耀
绿苞、唤醒、沉睡、溪流、瘙痒、面颊、嫩绿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三、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读后说说你体会到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心情?
2、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说说你体会到课文的小朋友是怎样的心情?(欢快高兴)
4、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找出有关的词句。
5、反馈
6、春天已经来到,是谁告诉了我们这个好消息呢?
7、出示句子:
看到第一只蝴蝶飞,
它牵引着我的双脚;
小花朵,你还认得我吗?
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
来到去年叶落的枝头,
等待它吐出新的绿苞;
再去唤醒沉睡的溪流,
听它歌唱,和它一起奔跑。
是谁瘙痒了我的面颊?
啊,身边又钻出嫩绿的小草……
读读这些句子,说说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小朋友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的关系,以及投身大自然中的情趣。
8、配乐朗读课文
四、选读课文,自主积累,练习背诵
1、展示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或段落,说说自己读后的体会。
2、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积累??梢远炼帘潮?,可以读读抄抄,也可以试着默写。然后让部分学生展示交流自己积累的词句或段落。
3、练习背诵课文。
五、拓展想象,发现春天。
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图: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小溪解冻等
2、用比喻或拟人的方式说说这些事物又是怎样告诉我们春天到来的消息的。
教案 教案篇五
1、通过分组接力,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
2、以角色扮演方式,积极投入到教学中去,增强班级凝聚力和竞争意识。
3、体育教学锻炼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
4、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5、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1、两个小鳄鱼的图画形象
2、一些路障和两把小椅子,四个小圈
一、游戏介绍
1、小鳄鱼要过河,但是要经过很多的路障(6个左右)
2、每个小朋友都是小鳄鱼,将自己身上的小鳄鱼当做接力棒,在完成一次障碍后把黏在自己身上的小鳄鱼转贴在下个小朋友的身上
3、最先完成的队伍获胜
二、开始游戏
1、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进行对抗赛
2、开始游戏,遇到路桩绕一圈,遇到椅子跨过去,遇到圈圈单脚跳
三、游戏点评
1、哪一组更快,同时更有秩序
2、哪些小朋友特别的快
在游戏中,教师要注意控制游戏的秩序
教学后,表扬所有的孩子,都是勇敢的小鳄鱼
教案 教案篇六
1、初步感受用滴管在宣纸上作画的乐趣。
2、观察颜料在宣纸上产生的奇妙变化,进一步了解宣纸的吸水性特点。
1、背景音乐:《水族馆》。
2、官纸,滴管,稀释后的各色国画颜料。
1、幼儿听故事《神奇的小水滴》。
教师:小水滴都变成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还可能变成什么?是什么颜色?
2、教师介绍作画工具、材料,演示具体操作方法。
教师:这里也有很多小水滴想旅行,请你用滴管轻轻地把它们吸上来,带到海洋里去旅行吧!
注意,每个小水滴到了海里之后到底是怎么旅行的,请你们仔细观察。
3、幼儿边想象边创作。
4、集体欣赏、评价。
以幼儿自评为主,说一说自己的小水滴是如何旅行的。
【故事】
神奇的小水滴
小水滴藏在白色的云朵里。天冷了,小水滴们抱在一起取暖,变成了一个大水滴?!鞍舌币簧?,大水滴从天空中落到了海洋里。大海好漂亮??!小水滴也想变得这么好看!于是,当它遇到了蓝蓝的海水就变成了蓝蓝的海水;遇到红红的小鱼就变成了红红的小鱼;遇到绿绿的海草就变成了绿绿的海草;遇到黑黑的石头就变成了黑黑的石头;遇到白白的珊瑚就变成了白白的珊瑚……神奇的小水滴变呀变呀,可开心了!彩色的大海真漂亮!
教案 教案篇七
(1)寇店三中一二班周月芳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不等式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和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并会用不等式基本性质1将不等式变形。学习重难点:重点:运用不等式基本性质1对不等式进行变形;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1的应用及延伸,三中 公开课教案。
1、什么是不等式?
2、什么是不等式的解集?
3、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解集的规律是什么?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是什么?
2、如何用式子表达性质1的内容?如果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c为任意数或整式)那么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概括: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1、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解下列不等式:
(1)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
(2)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
2、、运用“移项”法解下列不等式,并在数轴上表示:
(1)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
(2)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
(1)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
(2)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优秀生展示,教师及时点评。)
1、应用不等式性质1进行不等式的简单变形,提炼出打用的方程中的“移项”方法解不等式的简便做法;
2、继续对不等式的解集用数轴来表示时的画法予以关注,进行类比,特别是“公开课教案 title=三中”的不同表示应予注意。
教学反思:学生对基本性质掌握较好,但对于利用移项解不等式,有些迷糊。以后教学中,多多练习此项内容。
教案 教案篇八
1、通过调查爸爸、妈妈身边的手机,引发幼儿对手机外形的观察。
2、通过欣赏各种手机的图片,萌发幼儿设计手机的意念。
1)调查表:调查项目:品牌、大小、功能、颜色
2)手机各类手机的图片
3)投影设备
一、通过打电话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刚才吴老师不见了,有什么办法在最快的时间、用最方便的办法找到吴老师吗?(引发幼儿用打手机的办法)
二、出示调查表,让幼儿介绍自己身边的手机,在幻灯机上出示各类调查表,让幼儿介绍爸爸妈妈的手机。
三、让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手机,并说出理由
四、请幼儿设计各类手机
五、展示幼儿设计的手机,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手机,对自己设计的手机进行推销。
六、延伸活动:游戏“卖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