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一
1、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
2、初步懂得风俗及文化的区域性特点。
3、知道多姿多彩的风俗、文化是一个地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初步形成批判地继承家乡风俗、文化的意识。
1、督促学生在课前利用业余时间向长辈了解家乡特有的风俗和文化,并搜集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传说、民间传统等故事。
2、提前查阅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
1、导入。让学生阅读并欣赏教科书第68—69页的文字和照片及图画。从提问引入本课题的学习。“同学们可能从电视、广播及民间故事书里听到或看到过一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和文化,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说听?!?/p>
帮助学生理解“乡风乡俗”一词的含义: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生活习惯,就在家乡人的生活中,就在家乡人的一言一行里。
3、故事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间故事都渗透着一些地方的民间风俗和文化。下面我们开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故事讲听,让我们一起来分享?!?/p>
4、讨论。针对学生所讲的故事,就其中渗透的一些民间风俗和文化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会有不同的民间风俗和文化。
5、。针对乡风乡俗中文明与封建迷信并存的实情,在时,强化相信科学、追求文明、拒绝封建迷信的意识,为以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搜集一些有关家乡风俗和文化的传说或故事,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发展自我意识和自我概念,形成自我认同、自我悦纳的态度,积极进行自我概念与人格的建构。
课前准备:
自己建立自己的小档案,建立同桌的小档案,制作一张精美的小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了解自己吗?你知道别人如何评价你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自画像》。
二、风采展示。
1、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外貌特征画下自己的像。
2、指名给大家看画或说一说自己的外貌特征。
3、抽签,被抽到的同学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优点或特长。请其他同学欣赏。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作品,如:图画、大字、故事、歌曲、手工等展示,也可是体育方面的,也可以是性格方面的特长,如:乐观开朗、乐于助人、不计较等)。
三、猜猜他是谁?
1、按照书上的格式制作自己的小档案。(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做指导)。
2、将档案交给老师一起玩游戏《猜猜他是谁》,对自己的认识与他人眼中的自己进行对比,矫正对自己的认识。
(对没猜出的同学,教师将名字告诉大家,请大家说说加上什么就能猜出了。
对猜出的同学,请学生说说为什么能猜得这么快,哪一些内容是关键的部分。)。
四、我的同学很棒。
1、将自己同桌的特点和长处按下面的格式写在小卡片上,交给老师后通过抽签的形式玩“猜猜他是谁”的游戏。
2、提醒学生注意: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
五、心中的啄木鸟。同学寄语。
1、我们每个人都很棒,但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只要我们主动改正,就会更棒。
2、那么你觉得自己有什么缺点呢?别人又有什么缺点呢?
3、写一句鼓励的话送给你的好朋友,帮助他改掉缺点。
(学生互送卡片,教师给几位需要特别关心的同学送上几句鼓励的话。)。
4、写写自己打算改正自己的缺点。
六、父母眼中的我。
1、回家后,跟爸爸妈妈谈谈新,了解一下他们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请爸爸妈妈送给你一两句话。
2、教师可在课后给家长发一封短信,向家长说明,请家长以鼓励的方式或其他孩子愿意接受的语气送给孩子一句话。
七、快乐收藏包。
1、为自己制作一个“快乐收藏包”,将自己的学习的进步、受到的表扬与奖励、克服缺点及自己的各种小作品收藏起来。
2、教师在下一节课或其他时间进行检查。
八、听几个小故事,受启发。
1、孔雀和鹤。
2、盲目模仿的害处。
3、名言。
2、同学之间。
教学目标?:
通过这个年龄段同学之间经常发生的各种活生生的事例,体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理解、体谅他人的社会认知能力和情感倾向。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举一个同学间发生矛盾没有很好解决的事例。
师述:同学之间免不了要发生一些矛盾,那么该如何处理是最恰当的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同学之间》共同讨论一下;我们该怎么做?
二、美好回忆。
1、师述:升入三年级了,同学们已经在班级里度过了两年的美好时光。请你给大家讲一两件印象深刻的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
2、学生先讨论,再指名讲。(对存在偏差的帮助、关心,如帮人打架、做作业?、抄袭等要正确引导。)。
三、设身处地。
1、师述:在与同学相处中经?;岱⑸恍┯淇旎虿挥淇斓氖拢绻庑┦虑榉⑸谀愕纳砩?,你会怎么想?请看下面的两个事例。
2、指名读第一个王楠楠的事例。
你能想象到楠楠当时的心情吗?你帮助过人吗?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体验互相帮助和分享的快乐)。
3、指名读第二个朱灵的事例。
你知道尹瑜是怎样说服她的小组同学的吗?你能体会到朱灵当时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因为别人的有某方面的缺点就排斥他人。)。
4、指名读第三个乔典事例。
你被人冤枉过吗?当时的心情如何?你能为乔典出出主意,帮他解除烦恼吗?
(帮助学生体会被人冤枉的感受,理解同学间要互相信任。)。
5、指名读第四个王辉的事例。
如果你是王辉,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帮助学生体会到与他人相处中要理解与尊重他人。)。
6、指名读第五个周青的事例。
你能体会周青的感受吗??。
(帮助学生懂得不能起侮辱性绰号)。
7、如果你们班里也有这种情况,你会去劝阻吗?
写一写再说一说:不会劝阻的原因。
劝阻的原因。
8、你们班上也发生过这类事吗?
四、送他一缕阳光。
1、分别指名朗读和讨论三个事例。
(1)告诉学生不能嫉妒,要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告诉学生同学间交往要尊重有各种困难的同学。
(3)帮助学生懂得要帮助和尊重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2、举班上的一些事例来讨论。
五、黄金法则。
师述:人与人相处有一条黄金法则,那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呢?
1、读书,了解意思。(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应该怎样对待别人。)。
2、填一填,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加以说明。
你想要别人关心你,别人也想要你?????他。
你想要别人尊重你,别人也想要你?????他。
??????????????????。
??????????????????。
??????????????????。
3、相反,如果你对别人不好的话,那你也就很难让别人对你好。
听故事《蜗牛和蝴蝶》。
六、总结。
读读名言结束课文。
3、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
教学目标?:
肯定自己和班上每个同学都有学地好的经验,体验和共享成功的喜悦;知道成功的学习与个人多种良好素质的关系,其中包括学习的方法、态度、习惯等等;获得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做学习小主人的经验和体会;体验时间的宝贵,逐步养成控制自己,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某班级的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发现班上有不少同学在某一方面学得特别好,准备在近期的黑板报上办一个“学得好”的专栏。为此,他们采访了一些同学了解一下他们学得好的原因。
二、小采访。
1、看图,了解小记者们采访到的内容。
2、如果小记者采访到你,你会给他们介绍些什么呢?希望你能说得具体些。(同桌讨论)。
3、如果你是小记者,你会采访班上的哪位同学呢?(同桌讨论)。
4、指名做小记者,随意采访同学。(多名分别采访多位)。
三、做学习的小主人。
2、看图了解:定学习目标。
定学习计划。
做功课时管住自己。
独立思考。
3、你觉得还有什么呢?
四、学会提问题。
1、那么,怎样才叫学得好呢?来看看下面两位同学的争论:
(1)没考第一,就是不如考第一的人学得好。(2)虽然没考第一,但他和考第一的同学一样好。
你赞同哪种观点?说说你的理由,在班级里讨论一下。
2、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在继续的采访中还听到了下面的不同看法。
指名读读三种看法。
3、那么你的看法是什么呢?(先写一写,在说一说)。
4、那么怎样才能提出好问题呢?
(1)读读书上的四种方法。
(2)你觉得还有吗?
5、听小故事,说说你受到的启发。(提出问题比知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
6、小记者们在采访中还发现,班上有一些同学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向他人请教,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闹出些笑话。(看图上的一个笑话)。
7、你知道有的同学不愿意求助的原因是什么吗?(补充书上写的话)。
五、一分钟有多长。
1、班级黑板报的小记者们在采访中还发现,学得好的同学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抓紧每一分钟时间去做功课,做完功课后痛痛快快地玩。
3、小试验:(1)闭上眼睛,感受一分钟有多长。
(2)一分钟能写多少字。
(3)一分钟能做几道数学题。
4、说说你的感受。
5、讨论:你是怎样抓紧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呢?
6、听故事:《德国人走在钟表上》。
六、大家一起来总结。
1、通过采访,我们了解了这么多,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2、学得好的同学有什么共同之处?(填写表格)。
3、你自己的独特经验是什么呢?(填写表格)。
4、将你自己喜欢的有关学习的名言写出来。
教师提供名言供学生参考。
4、同样是学习。
教学目标?:懂得学习不仅仅是学校中的学习,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察、做事进行学习,学习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初步养成多问、多想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我们都有一双“黄金眼”
1、出示两副图:我发现猫的眼睛的变化很有规律,光线强时(?????),光线暗时(?????)。??????(请小组讨论,在书上写出自己的观察结果)。
我发现,夏天总是天亮得很早,而冬天则比较晚。
2、在日常生活中,你有什么发现,把它写或画下来吧。
3、交流自己所画的内容。
4、小结:观察是发现的门槛,不会观察就不会有所发现,更不会有所创造或发明。
二|、做中学,乐趣多。
1、逐一出示三副图:(1)烧赤豆先放糖,赤豆就不容易烂。??????(2)自行车的运行是靠轮胎与地面的摩擦。???(3)为别人做事的快乐。
2、比尔.盖茨小时侯的故事,日常生活中做事是种很重要的锻炼,它需要用心,需要有责任心。
3、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4、小结:善于观察学习和做事学习的同学的共同特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多在心中画问号。
1、四副图,四个问题(1)、下雨时为什么会打雷?为什么下雨前会有闪电?
(2)为什么人害羞会脸红?女人为什么不长胡子?????。
(3)为什么一年会分成四个季节?
(4)为什么我们写字要按笔顺写?
2、故事???“数星星的孩子”和“壶盖为什么会动?”
四、学习的渠道有很多。
1、还有哪些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你利用得怎么样?
2、名人名言??????行是知之始,学非问不明?????(陶行知)。
人人皆吾师,处处有学问。??????(陈鹤琴)。
5、我不要赖皮。
教学目标?:
感知各类社会性活动中存在规则,初步体会规则的双重作用(约束与发展功能),经验规则的制定与修改过程,初步熟练公民意识与民主观念。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为什么玩不下去了。
1、他们争吵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两种游戏的规则是什么?
3、小结:规则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二|规则的发现。
1、生活中到处都有规则,你知道吗?下面四张图,请四人小组给他们制定规则。
2、交流:
(1)看完的图书要摆放整齐。
(2)不能在树木上乱刻字。
(3)不能往河道里乱扔东西。
(4)乘车要排队。
3、认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在书上打“星”
三、学校中的规则。
1、谈谈你所知道的学校中的规则?
2、看图说说规则:
(1)升旗时---(立正,敬礼)
(2)考试时---(集中注意力做题目)。
四、小小辩论赛。
1、辩论:规则给人带来麻烦还是方便?
2、写出自己的观点,再交流。
3、结论:规则可能会给某些人带来麻烦,但肯定会给大家带来方便。
五、为我们班级制定“宪法”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
2、为我们班制定“宪法,小组里交流讨论,确定最重要的两条贡献给全班。
3、汇总内容,最后确定我们班的新规则,每人都要签字确认,保证遵守哦。
6、平安回家。
教学目标?:知道常见的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意义,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和公众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注意安全,平安回家。
教学准备:常见的交通布置。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认识交通标志吗?你都看到哪些交通标志?
二、认识交通标志。
1、连一连。
你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吗?请将标志图与其所表达的意思连起来。
2、画一画。
你在回家的路上见到哪些交通标志?将他们画出来,先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三、我是小交警。
让学生戴上“轿车”、“自行车”、“卡车”等头饰,三位学生分别举红、黄、绿牌,代表红灯、黄灯、绿灯,两位同学手拿红、绿牌代表行人过街灯,一位学生扮演交通警察:“请大家听我指挥。”
四、怎样过马路。
1、在农村公路上没有交通标志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走?
(岔道口,左看看,右瞧瞧。)。
2、在有交通标志的地方,你是怎样过马路的?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请你等一等。)。
3、你闯过红灯吗?你知道这很危险吗?
4、你能收集一些交通安全用语吗?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些交通安全用语。
(如: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五、小资料。
违反交通法规会产生什么后果?说一说你所知道的事例。
六、讨论会。
1、不注意安全,受害的只是自己一个人吗?我们一起开个讨论会吧!
七、大家一起玩。
还记得我们一年级时曾经玩过的那盘棋吗?让我们补充一些内容,再玩一次吧!
7、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教学目标?】。
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树立安全意识,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珍爱生命,健康安全地成长。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危险在哪里。
1、谈话: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2、请看第一幅图:
我们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危险?
(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它有助儿童健身,锻炼胆量,由于儿童年龄小,私自下河游泳,会危及生命,特别是在“禁止游泳”的地方游泳,危险更大。)。
3、请看第二幅图。
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有什么危险?
(风筝线很容易缠住高压线,不仅会对儿童人身安全造成危险,还会引起短路,造成大面积停电,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工厂停工,停产,损失巨大,还可能触电。)。
4、请看第三幅图。
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有什么危险?
(由于人和水是导体,这样做容易触电,会危及生命)。
5、草堆旁放鞭炮有什么危险?
(会引起火灾,烧毁房屋,危及生命,甚至殃及四邻;如果周围有粮库或工厂,还会使国家财产遭受严重损失。)。
6、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二、小小辩论会。
1、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见书上41页)。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
2、小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意外事故就会随时发生,要引以为戒。
四、危急时刻。
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遇到危险该怎么办,看图一说一说?
(危险时刻我不慌,拨号要准确,地点讲清楚,危险时刻需要用的电话号码:119,120,110。还有家附近的派出所电话和水电维修电话)。
2、师讲解图二的故事,讨论:他为什么能救活30多人?
五、真实的故事。
1、师讲述故事。
六、消防练兵。
1、看第一组图,设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将消防用品挑出来。
2、在班级开展消防练兵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消防队员和居民的角色,并启发居民扮演者想一想遇到火情用什么方法自救。
教学目标?:
提高分辨能力,不上当受骗,遇事多动脑筋,学会自护自救。不迷恋游戏厅、网吧,不进入对儿童有危险、有伤害的场所,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课前准备:
调查了解本校本班有没有儿童因警惕性不高而上当受骗的事例,有没有儿童迷恋游戏机、网吧而影响学习、生活甚至被骗,被拐,被勒索,被伤害的事例。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案例分析。
1、读故事,四人小组讨论:小姑娘为什么会上当受骗?骗子的狡猾之处在哪里?
2、讨论后交流。
(小姑娘遇事慌张着急,离开校园顾不上向班主任请假就匆匆跟人贩子走了;没能冷静地思考,不知让老师帮助自己,就轻信陌生人的话;小姑娘对坏人缺少警惕性,没有安全意识,心中没有110,以至事到临头,不知所措……)。
3、假如你是小姑娘,在哪些环节上你可以识破骗子。
二、别忘了拨打心中的110。
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看上去很平常的事情,但有时这些平常的事情中也可能暗藏着危险。不要忘了拨打你心中的110,给自己提个醒。
2、学生自己看图读读三个例子,想想潜在的危险在哪里?
3、生活中这样的场景还有吗?说一说。
三、警觉的王丽。
1、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2、想想:王丽是好样的,我们应该向她学习些什么呢?
3、讨论后交流。
四、故事续编。
1、让学生读读故事《勇敢的季明》。
2、将故事续编下去,写出季明是怎样巧对歹徒、安全脱险的。
五、危险在哪里。
1、想一想,哪些地方我们儿童不能去?
2、读案例《游戏厅里的惨案》,谈谈你的感受。
4、拟定倡议书。
六、补充故事。
1、《智斗歹徒》。
2、《10岁智斗人贩子》。
3、《救救游戏机房里的孩子》。
9、家庭树。
教学目标?:
懂得“我”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结构),初步理解什么是家庭,懂得尊敬父母长辈的一些礼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画我的“家庭树”
1、说说你的家里有哪些成员?
3、学生填写,师巡视。
4、指名交流。
5、读读“家庭小词典”
二、家庭成员简况。
1、调查一下家庭成员的简况。
2、向班中的同学介绍。
3、交流你和家人之间发生的趣事。
三、抢答比赛。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抢答,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
2、加赛题: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同学?
3、画画家庭关系图。
(1)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填写下面的示意图。
(2)上面出现的家人中,哪些是长辈?哪些是同辈?
四、尊敬长辈的礼节。
1、读古训,让学生演一演。
2、背一背。
四、美文欣赏。
让学生阅读美文。
10、父母的疼爱是什么。
教学目的:
1、体会家庭亲情,知道父母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抱有感激之情,是健康人格发展的重要基础。
2、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
3、学会关系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长辈。
教学时间: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想法。
二、故事会:
讲讲在家里发生的真实故事。
在我生病的时候……。
在我——————的时候……。
在我——————的时候……。
在我——————的时候……。
1、各自准备,并在小组内交流。
2、各组推荐一个学生个别交流,比赛。
3、说一说自己听了这些真实的故事的感受。
三、角色扮演。
将自己的故事编成小剧本,再演一演?,加以体会。
1、各小组自由排演。
2、个别小组交流演出。
3、教师学生说建议与感受。
四、读一读。
美文欣赏《妈妈的爱》。
1、生各自默读。
2、个别朗读。
3、谈谈自己读了文章后的感受。
五、你知道吗?
1、最令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是什么?
2、最令爸爸妈妈操心的事情是什么?
3、最令爸爸妈妈生气的事情是什么?
4、——————————————?
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六、你做过什么。
1、在爸爸妈妈劳累的时候(?????????????)。
在爸爸妈妈生病的时候(?????????????)。
在爸爸妈妈伤心的时候(?????????????)。
2、谈谈自己平时对父母的关心。
七、想想爸爸妈妈的心情。
1、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你主动递双拖鞋、送杯茶,爸爸妈妈在想什么?
2、你把整齐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爸爸妈妈在想什么?
4、你放学后迟迟没有回家,爸爸妈妈不知道你在哪里,爸爸妈妈在想什么?
八、给父母过生日。
2、想想自己的方案。
3、交流说一说。
九、小资料:
1、复习古诗:《游子吟》。
2、关于“母亲节父亲节”的知识。
11、现在的我能做什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感激家长,体会家长的难处。
2、尽量少给家长添麻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养成对父母家庭和自己生活的初步责任感。
二、教学时间:
一教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父母一天要做多少事情。
观察父母一天都做了什么,体会一下他们的辛劳。
清晨。
爸爸。
妈妈。
1、学生小组内交流。
2、各自填写。
3、谈谈字的感受。
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想想,并在小组内交流。
晚上,如果我的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爸爸就能——————————————。
如果我能自己洗衣服,爸爸妈妈就可以——————————————————。
早晨,如果我能自己学会梳头,妈妈就可以————————————————。
如果我能自己上学,爸爸上班就不用绕路,就能————————————————。
如果我能早点起床,爸爸就可以在家喝碗热粥,就能————————————。
2、谈谈自己做了这个作业?后的感想。
3、填表:
自己的事。
做了什么还应该做什么。
三、不做小?“麻烦”。
1、你有没有在身边碰到过以下的事情,你是怎么解决的?
你老打我,告诉你家人去……。
吃饭时,我不要吃。
在学校打电话,妈妈快帮我把红领巾送来。
乱吃零食,经常生病。
2、以上的事情,你回给父母带来哪些麻烦?
3、连线。
小老师。
我是妈妈的???????????????????????小喇叭。
我是爸爸的???????????????????????小护士。
我是爷爷的???????????????????????小眼镜。
我是奶奶的???????????????????????小棉袄。
小导游。
小拐杖??。
四、总结: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三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体味家乡人对方言的情感,明确方言与家乡人生活的关系。
2通过将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了解说方言的利与弊,正确认识方言,学会正确应用普通话。
1、师生共同进行各地方言的了解调查活动,收集相关的方言资料。
2、学生收集家乡方言土语词汇,记录下来。
3、家乡地方戏曲或方言节目录音录像的资料。
活动一:了解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明确利弊
1、教师播放用家乡方言表现的各种节目录像导入,引导学生观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交流,体会家乡方言的特点。
4、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方言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5、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家乡人与方言的关系:方言存在于人们的生活,根植于家乡人的生活,带来家乡人相互交流时的.归属感和亲切感,欣赏方言节目时的痛快感和认同感。这是方言对人们生活中有利的一面。
6、引导学生交流说方言在生活中有什么不便的地方。
7、师生共同归纳:方言不得于广泛的交流,特别是在与外地人的交往中,很多时候可能会因为交流不便,耽误事情,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活动二:辩论会:方言与普通话哪个好
1、对比方言与普通话
(1)教师引导学生将事先收集的家乡方言与普通话进行对比
(2)在充交流的基础上,纠正自己语言中的方言。
(3)完成教材第29页图表的填写。
2、小小辩论会
(1)教师创设情境:大家了解了我们的方言在生活中的利与弊,你能否谈谈自己的见解,说说方言与普通话哪一个好。
(2)辩论会将学生按照见解的不同分成小组,小组合作进行辩论。分别阐明已方见解。
(3)归纳明确:普通话与方言都应该会说,针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可以选择平民的语言,既不妨碍交流,又保留家乡留在我样身上的烙印。
活动三: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
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地方的方言,在班上交流。
2、底土其与普通话对比,让自己学好普通话,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四
1.了解古埃及、古希腊、古代的文明起源于农业文明,知道农业文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在人类生活中所发展起来的对土地的崇拜、丝绸文化和茶文化。
参见第46~47页。
1.收集世界古代农业文明的资料。
2.搜集有关我国农业文明的资料。
1.导入。“我们已经知道了,既然人类早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是从农业生产开始的,那么世界人类的早期文明当然也就必然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孕育和发展起来的。”
2.阅读与讨论。欣赏教科书第20页古埃及的历史图画、古希腊的陶器和第21页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的照片,并讨论“这些画面告诉我们什么?”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人民在4000多年前犁田种植农作物的生动景象,造就了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享有古代世界谷仓的美誉。壁画中反映了古埃及发达的农耕、种植情景。古希腊陶器上的图画反映着古希腊很发达的耕作、种植农业,由于古希腊地处欧亚大陆交界地带,所以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和世界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地处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又名“五色土”,取华夏大地上五种颜色的土壤供奉在社稷坛上,表明我国古代对土地的崇拜。旧北京还设有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和蚕坛专门进行供奉和祭祀,说明由于农业着人类的衣食之源,对农事的崇拜足以证明我国的古代文明源于农业,而正是这种高度发展的华夏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的发展曾经做出过杰出的贡献。
3.全班探究。阅读教科书第20页老师的话、第二段课文和豆博士的话,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都创制了历法?这些历法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讨论知道:“古埃及、古巴比伦和我国古代为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都创制了历法。种植农作物必须了解气候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因此历法的创立是为了农业发展的需要,是农业文明的成果。”古埃及的历法是太阳历,是现在公历的前身;古巴比伦历法的特点是月和星期的划分;我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把农业生产和农事活动安排进历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4.自由讨论。让学生展示他们搜集到的资料,并结合书上的图片、资料一起讨论,教师也可以资料。
“你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吗?知道的丝绸和茶叶对世界产生的影响吗?”通过讨论明确:丝绸和茶叶是古代品质最好、外销数量最多、最具特点的农产品。大量的优质丝绸、茶叶,通过丝绸古道远销到西亚和欧洲,把古代的丝绸文化和茶文化传播到了世界。
“你见过用丝绸制作的服装和饰品吗?你知道丝绸是用什么制成的?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丝绸的事情?”通过讨论知道:“养蚕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开始种桑养蚕了,悠久的养蚕业促进了丝织业的发展,丝绸以其质地轻柔、美丽、穿着舒适,成为我国历史悠久、质量最高的纺织品。千百年来,丝绸不仅美化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而且走向世界,为我国带来了崇高的声誉?!?/p>
砖茶),有很多著名品种。喝茶的习惯也很多,像茶道、喝功夫茶等?!?/p>
5.教师,布置家庭作业。
1.教师应当搜集一些资料,如果学生准备不足,可以做适当的补充。
2.启发学生利用生活中已有的相关资料,如本地有没有对土地崇拜的文化遗迹、与饮茶有关的.资料等。这样的资料应当充分利用。
就本课题的学习,采访父母和长辈,加深对丝绸文化、饮茶习惯的了解。
对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资料的能力进行简单。
课文说明农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中的地位。尼罗河流域发达的农业,造就了辉煌的埃及文明。埃及文明的两项成就。启发学生思考农历的科学性。古希腊的农业文明对欧洲影响深远。土地是农业文明的基础。本页照片及文字介绍了我国农业文明的若干成就。质地轻柔、色彩艳丽的各色丝绸,是蚕宝宝吐出的丝纺织而成的,丝绸是农业对世界的伟大贡献。饮茶习俗产生了茶文化,伴随着茶文化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茶具。的茶具种类很多,制作考究,造型典雅。(参照教材第20、21页)。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五
《祖国真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爱你,中国》的第一个大主题《祖国,您好》中的第一个小主题。
1、知道我国的地理概况,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
2、认识中国地形图,我国的主要地形,并在地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了解其基本特点,从中体验我国幅员辽阔。
3、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关于中国地形的相关的课件。
搜集关于祖国概况的相关资料和“差别真大”的表演排练。
一、音乐欣赏、导入课题。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我们赶快来听听吧!
课件播放儿童歌曲《祖国真大》,画面以中国的地形图为背景,穿插出现:横断山脉、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江南丘陵等图片,字幕出示歌词---。
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吗?(学生发言)。
师:这首歌的名字就叫“祖国真大”,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为什么说祖国真大。(板书课题:祖国真大)。
二、走一走、算一算,感知祖国疆域的辽阔。
1、课件出示“中国地形图”。(陆上疆界和大陆海岸线由不同颜色的线条闪动着)播放聪聪的一段话:我国的领土从最东端到最西端相距约5200千米,从最北端到最南端相距约5500千米。陆上疆界长达20000多千米,大陆海岸线绵延曲折,总计长度18000多千米。
师:聪聪告诉我们的这些数据说明什么?(说明祖国疆域辽阔)。
2、现在,我们来做“徒步旅行”的游戏。(出发前先了解“徒步旅行”的路线,学会看图例,认识陆上疆界和大陆海岸线。再了解出发点——湖北,在祖国的哪边,复习地图方位)。
“徒步旅行”开始,由聪聪带路,从我们的家乡湖北开始,先沿陆上疆界走一圈,再沿大陆海岸线走一圈。在旅行过程中了解祖国的四至点(祖国的最西边、最北边、最南边、最东边分别在哪里)。
师:“徒步旅行”后同学们有什么感受?(东——西,南——北路程远)(板书:路程远)。
3、算一算:(1)如果一个人每天步行8小时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从祖国的最北端走到最南端大约要走多少天?(约138天,要4个多月)。
(2)如果火车按每小时120千米的速度行驶,从我国的最东端到最西端要用多长时间?(约43小时)。
从计算结果看你最直接的感觉是什么?(祖国大)。
三、找一找、填一填,感悟祖国之大。
1、再现中国地形图问:同学们,我国的地形图的形状象什么呢?(象公鸡)。
说的对,我们的祖国象一只威武的雄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中国的地形图,看你们有什么发现?(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你能说出不同的颜色代表什么吗?(黄色代表高原,淡黄色代表盆地,浅绿色代表丘陵,绿色代表平原)。
是啊!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不仅有纵横交的山岭、雄伟广阔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还有群山环抱的盆地,起伏和缓的丘陵。
2、下面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一找,把一些著名的地形名称找出来填在课本43页表格里,然后小组交流,看谁找的多。
通过找一找的活动,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地形复杂多样)(板书:地形杂)你有什么感悟?(祖国真大)。
四、说一说、演一演,感受祖国之大。
1、我们班上有11个留守儿童,下面请出几个代表来告诉大家他们父母打工的地方。(分别是在南方、北方的)并说说那里的区别。
2、表演课本44页的“差别真大”
三个同学上台表演:春节刚过,爸爸和叔叔都出差了。爸爸去、了哈尔滨,叔叔去了???。有一天,他们都给家里打来电话。
爸爸说:这里太冷了,穿羽绒服都不管用。
叔叔说:这里太热了,真应该把游泳裤带来。
通过表演同学们想说什么?(我国的气候温差大)(板书:温差大)你有什么感受?(祖国真大)。
五、知识积累,体验祖国之大。
六、总结提升,歌曲激情。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祖国的幅员辽阔,总面积大约1260万平方千米,其中包括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和30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益处,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热土。身为中国人,我们为之深感自豪和骄傲。
记得有一首歌名字就叫《大中国》,让我们在欣赏的同时,一起高歌,一起来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
祖国真大。
路程远地形杂温差大。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六
1.知道四川的都江堰和新疆的坎儿井是世界上古老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效益,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2.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力量,形成崇尚劳动、崇尚劳动者,为我国古代农业文明而自豪的态度。
参见第34~35页。
教师要阅读和准备有关四川都江堰和新疆坎儿井的相关资料。
1.导入?!扒懊嫖颐茄傲死投咴谂┮瞪写丛炝舜蛹虻ナ止すぞ叩较执┮祷档奈按蟪删汀F涫道投叩拇丛旎乖恫恢拐庑?,下面我们去参观瞻仰一下我们祖先的伟大创造吧!”
2.阅读讨论。阅读教科书第14页的课文,讨论“农业生产中的‘靠天吃饭’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们明确,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如果水的来源主要依靠自然降雨,不可能那么及时,不可能尽如人愿,或旱或涝,没有定数。农作物收成的好坏,完全受自然降雨的控制,人们形象地把这种农业叫做“靠天吃饭”。如果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完全由人利用灌溉来控制,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就注重兴修水利,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所以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3.探究活动一。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4页有关四川都江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都江堰是怎样发挥作用的?”通过探究知道:岷江经常洪水泛滥,2000多年前,秦朝的李冰父子率众修建了都江堰。利用建在江中的“鱼嘴”“飞沙堰”“金刚堤”对岷江进行“三七分水”,平时七成水流进内江,用于保证浇灌成都平原的田地;三成水从外江流走。遇到岷江发洪水,利用鱼嘴附近的闸门进行“倒三七分水”,三成江水流进内江用于灌溉;七成水从外江泄洪,使得成都地区旱涝保收,造就了一个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直到今天都江堰仍在继续为人类造福,所以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我们为祖先的伟大创造而感到骄傲。
4.探究活动二。观察和阅读教科书第15页新疆坎儿井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探究“在新疆干旱少雨地区,为什么要利用坎儿井地下暗渠来运输和使用天山雪水?”通过探究知道: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干旱少雨,天山上融化的雪水太宝贵了,如果在地表流动,会很快地从干涸的土地上渗漏掉,或被强烈的阳光蒸发掉。所以,新疆古代的劳动人民创造了在戈壁滩上运输和使用水源的地下暗渠工程―――坎儿井。正是有了坎儿井,才可以减少水的损失,以便用到最需要的农田里,正是这一古代就创造出来的节水灌溉工程,在因为干旱而草木不生的戈壁滩上,才创造了一个个神奇的绿洲。
5.教师。教师肯定学生的探究,鼓励他们今后多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
为便于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或者在黑板上绘制都江堰和坎儿井的示意图。
观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和关注程度。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七
1、培养竞争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
2、培养合作精神,懂得既要竞争,又要相互合作,才能成功。
3、初步培养规则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则。
重点:
1、知道现代社会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鼓励学生参与竞争。
2、懂得有序竞争可以促进人的发展。
3、懂得合作的重要性。
难点:既参与竞争又积极合作。
教师准备竞争与合作促进发展的实例。
1、学生自学故事:我们能赢。
2、全班交流: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老师引导领悟:参与竞争非常重要,否则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只有参与竞争,努力拼搏,我们才能赢。
4、学生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参与竞争?
5、教师播放生活中激烈竞争的课件。
6、教师小结:现代社会竞争真是无处不在。
7、学生讨论学习中有哪些竞争。
1、如果咱们班要和同年级的另一个班进行拔河比赛,可是规定他们班可以出10个人,而我们班只能出5个人,你们同意这样的比赛吗?为什么?学生讨论。
2、竞争要有一定的规则,做到有序竞争。那课文中告诉我们什么叫有序竞争呢?
3、学生看课本中的图画,讨论这样的竞争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
4、联系生活。
1、教师播放故事录音“地狱和天堂”
2、全班讨论: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
3、在集体生活中,相互合作的伙伴,就如同我们的左手和右手,彼此都为别人着想,才能共同达到目标,才能双赢。
6、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有什么愿望需要通过怎样的竞争与合作才能实现,并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7、班级开展“竞争与合作促进发展”的考察活动。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八
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懂得邻里和睦相处可以使每一个家庭得到帮助,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二)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邻里之间应该保持友好平等的关系。要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快乐,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1.远亲不如近邻、
(1)教材是从“我和邻居李大爷亲如一家”的故事展开的。李大爷退休在家,主动担任了大院的管理员工作,每天都为邻里做些服务工作,深受大家的尊敬。 有一天小明的父母没有下班,小明突然肚子疼得特别厉害。李大爷听说后忙带着小明去医院检查。小明的母亲回来后,十分感谢李大爷。小明家和李大爷真是亲如一 家人。
(2)建议教师围绕这个故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3)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给大家讲一些邻里互相帮助的故事,也可让同学们讲一讲这些方面的故事和事例。
(4)邻里之间要为邻居多想,互相体谅,互相帮助。为了建立友好睦邻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维护和增进邻居之间的和睦尽一份力量。建议教师要引导学 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与邻居的关系是怎样处理的?例如,我家和邻居相处得很好,我家和邻居没有来往,我家和邻居井水不犯河水,我家和邻居谁也不理谁等。
(5)教师可以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家是属于哪一种情况,然后找找原因。教材中的案例只是从邻里之间互相帮忙,如帮助盖房等方面给以提示。实际生活中,邻 里之间的关系是多方面的。如做饭时突然没有盐了,向邻居借一点儿;修理东西时,自家工具少,向邻居借工具使用等等。建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对于小学 生来说,为了邻里的和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楼道,帮邻居老奶奶拿东西等。
(6)怎样指导儿童与邻里相处?建议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调查,列举出正确与错误的事例,展开讨论。如尊重邻居,见面要主动打招呼、问候,主动为阿姨、叔 叔让路等。总之,指导儿童和邻居相处,不仅要指导他们怎样去做的方法,还要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宽广的胸怀和一定的涵 养。
2.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1)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周围还有哪些不够方便的地方,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比如:多设一排座椅,再建一个花坛,多放一个垃圾桶等。通过这 些活动,让学生理解环境美,是需要大家共同来建设的。调查前,教师指导学生制作调查表,列清楚时间、地点、内容等。向有关单位提出的建议可以是书面的,也 可以画图画。
(2)组织学生为美化环境做贡献。美化环境人人有责,在实际行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美好生活环境的愉悦,唤起美化环境的欲望,受到热爱生活的教育。
(3)引导学生懂得爱护环境不只是一次活动,而应该成为自己经常的自觉行动。
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在家里与邻居的接触机会很多,早晨。中午、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会遇到邻居,搞好邻里关系十分重要。远 亲不如近邻,亲戚虽然亲,但住得远,不如住在身边的邻居关系更密切,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谅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尽一份力 量。对于小学生来说,为了邻里的和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邻居收信件、替邻居看管小孩儿、倒垃圾等。
人自出生起,就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各种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良好的信息给儿童良好的影响,不良的信息则给儿童不良的 影响。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脏乱的环境使人心情烦躁。优美的环境一是要依靠大家来?;?,特别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二是依靠大家来创造,这样就会使居民 区更整洁美好,邻里之间更和睦。
(一)本课内容结构分析
第38页的图片,讲述了“我和邻居李大爷亲如一家”的故事,反映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相互照料的情景。
第39页,通过四幅图片表现了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帮助。
第40页,用学生写的记实文章表现了邻里之间的友好关系,说明了远亲真不如近邻。
第41页的图片,通过邻居之间出现的不愉快和不和谐事情的表现,引导学生懂得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互谅互让。
第42页是爱护家庭周边环境的一组图片:为小树浇水,爱护公共设施,不乱丢垃圾。通过活动让学生为爱护家庭周边环境献计献策。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在家里与邻居的接触机会很多,早晨、中午、晚上,双休日和节假日都会遇到邻居,搞好邻里关系十分重要。远 亲不如近邻,亲戚虽然亲,但住得远,不如住在身边的邻居关系更密切。邻里之间要互相体谅,互相谅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为维护和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尽一份力 量。对于小学生来说,为了邻里的和睦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帮助邻居收信件、替邻居看管小孩、倒垃圾等。这样对于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和道德的提升都 有很多的帮助。
人自出生起,就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各种思想观点、道德品质和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良好的信息给儿童良好的影响,不良的信息则给儿童不良的 影响。优美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脏乱的环境使人心情烦躁。优美的环境一是要依靠大家来?;?,特别是注意保持环境卫生;二是依靠大家来创造,这样就会使居民 区更整洁美好,邻里之间更和睦。
收集一些邻里之间相互帮助的事例,如帮助邻居收信件,替邻居看管小孩儿.帮孤寡老人打扫卫生、买东西的事例的照片、录像等。
使学生知道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做到与邻里友好相处。
【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大家知道什么是邻居吗?
学生:(略)
老师:邻居就是家或住处与另一人的家或住处靠紧或邻近的人;住在隔壁另外一家的或附近的人。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和邻居的故事。(过渡)
【讲授新课】
一、我和邻居(板书)
学生:(略)
老师:图中讲的是这位同学和邻居李大爷亲如一家的故事,反映了邻里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照料的情景。大家看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感想和体会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学生:(略)
(一)远亲不如近邻(板书)
老师:大家还有哪些远亲不如近邻的故事呢?说给大家听吧!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邻里和谐”;还可给同学们讲“我的邻居”的故事,详见文本资源。)
老师:邻居对我们来说就像亲人,那我们该怎样和邻居相处呢?怎样搞好邻里关系呢?(过渡)
(二)如何和邻居相处(板书)
老师:大家打开课本第三十九页,我们看看图中展示了什么场景?
学生:(略)
老师:从这些图中,你能说说该怎样和邻居相处吗?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邻里之间要相互谦让,相互体谅,热情相助,和睦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氛围,更好的生活。
(让同学们欣赏视频“邻里和睦防盗贼”、“邻里谣”;图片“邻里和睦相处”、“邻里情”等。)
学生:(略)
(让同学们欣赏图片“帮助”、“互相问好”;还可给他们讲文本资源中“怎样指导儿童与邻居和睦相处”的知识。)
(让同学们读一下课本第四十页的作文。)
老师:但是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邻里之间常?;岢鱿忠恍┪侍猓蠹掖蚩伪镜谒氖灰?,说说你对图中的看法。
学生:(略)
学生:(略)
(还可让同学们欣赏“邻居噪音”、“邻里环境”、“乱扔垃圾”、“陌生的邻居”、“偷懒”等。)
老师:我们生活在一起,你家、我家、他家,构成一个大家庭。我们还应共同保持周边的美好环境。
二、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板书)
老师:我们打开课本第四十二页,我们看一看图中的同学都在做什么呢?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老师:这些同学都在为美化环境做自己的努力,美化环境,人人有责,你打算为美化环境做什么贡献呢?大家讨论一下,然后说一说。
学生:(略)
(可让同学们欣赏图片“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构建美好环境”、“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等;进行榜样引导。)
(老师还可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庭周边还有哪些不够方便的地方,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为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互相帮助、互相谦让;还应该爱护家庭周边的环境。
品德与社会教案篇九
一、主题目标:
从
生活
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体会家人对自己无私的爱
,懂得家人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激与爱。
二、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
三、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
四、课时: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父母养育自己很辛苦,从中体会到父母的爱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促使他们产生孝敬父母的行动。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
同学
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
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二、活动组织(是爱让我长大)
活动一:
1、引导学生年页几幅表现家人的爱的场景,让学生体会家人在这种背后的种种付出。
2、参照6页的图,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回忆和讲述自己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体会什么是家人的爱。
活动二:
1、结合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请记录,做的最详细或最有特点的同学再向全班同学介绍,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活动三:引导学生读一首小诗结束全课。我们一天天长大,辛苦爸爸妈妈。爸爸妈妈爱我,我爱爸爸妈妈。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懂得家长对自己疼是爱,严厉也是爱。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
引导学生看8页、9页的几幅图。
活动二
这也是爱
2、经验交流:向同学介绍自己类似的生活经历,说一说当时家长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想的,现在又是怎样体会的。
3、分组讨论:怎样才能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
4、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在家做个好孩子。
2、行为目标:做到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父母干家务活,虚心接受父母的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快乐。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4、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
四年级
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2、讨论:
3、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4、指名回答。
5、教师小结: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确实,爸爸妈妈赚钱不容易。
二、了解父母辛劳
(一)父母赚钱不容易
(1)指名回答,同桌互说。
(2)他们这样辛劳又为的谁?
2、小结:我们吃的,穿的,用的都是父母的血汗钱呀,一元一角都来得不容易呀。
(课件出示图片:钱是这样赚来得)
(二)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父母亲为了我们,他们一方面努力工作,一方面对我们的成长无时不刻倾注着他们的爱。有一位学生是这样写她妈妈对自己的爱。
1、(课件出示)配乐诗朗诵:妈妈的爱
3、同桌互说,指名说。(生病时,但更要注意一天中的小事,从身边小事引导父母亲对孩子的爱。)
4、教师随机评价
5、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三、分担父母辛劳,关心父母
(一)我们可以怎样做
2、关心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使他们高兴?小组讨论。
3、小组代表发言,
4、归纳并板书:
(1)不让父母操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2)不让父母劳累,主动做父母的小帮手
(3)不让父母生气,听从父母的教导
这就是我们送给爸爸妈妈的爱心,画爱心(半个,会说并不表示会做)。
(二)我们是怎样做的
1、母亲节,你为妈妈做了什么事
2、学生回答,随机补画爱心。
3、节假日我们应该想到爸爸妈妈,但更多的是平平常常的日子。平时你又曾经做了哪些事,使爸爸妈妈很开心?;卮鹨桓霾够欢?,直到爱心画完。
5、教师评价:你很有诚意,老师相信你,你以后一定不会再让爸爸妈妈伤心了。
(三)我们又可以怎样做的更好
1、为了爸爸妈妈的微笑,为了我们的长大,我们可以做的更好,下列行为现在你做的怎么样?请同学如实对下列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2、反馈学生自我评价
3、表彰激励
夸夸我们班孝敬父母的好队员。
1)讲述孝敬父母的事迹。
2)发“孝敬”章。
四、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三、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为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
2.教师搜集一些?;ど倌甓戏ㄈɡ姆商跷?。
3.制作一段录音,内容为“一名普通教师的心声”
4.让学生课前搞一个调查采访活动,看看老师和学校
其他
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1)看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3)展示调查结果: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
(4)让学生说说自己调查后的看法和感受。
(5)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6)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出示图片,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7)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8)看图提问: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9)出示教师搜集的的社会常见的一些为?;ど倌甓】党沙ざ枇⒌木居铩⒈曛九?,让学生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ぁ?/p>
(三)课后拓展
1.呈现学生的观察记录。
2.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ぷ约旱娜ɡ?/p>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ざ煞ü?/p>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ざ煞ü妗?/p>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