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前儿童认知的概念篇一
1、学习将数量为4的物品分成两份,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
2、认识、理解分合号和分合式,并用语言描述分合的过程和结果。
橘子图片、记录表若干,笔、两面分别是红、绿的圆片若干,有分合号的记录纸若干。
一、“分橘子”游戏,感知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4的组成。引导语:老师想请小朋友把4个橘子分给爷爷奶奶,首先请小朋友数出4张橘子卡片,并在最上面的括号里写上数字4,分一次并记一次,记的和分的要一样,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二、幼儿展示记录结果,师幼分享交流。
1、提问交流:你们把四个橘子分给爷爷奶奶,可以怎么分,有几种分法?(要求幼儿看着自己的记录卡回答,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2、引导幼儿表述:第一种方法是爷爷分到1个橘子,奶奶分到3个橘子,合起来是4个橘子。
三、用数字和分合号记录分合结果
1、“”是分合号,表示分合的意思,可以读成“4可以分成1和3”
2、师幼互动,分别填写4可以分成2和2,2和2合起来是4,4可以分成3和1,3和1合起来是4。
四、幼儿分组操作,进一步感知4的组成。
“翻圆片”游戏:分别从篮子里取出2,3,4个圆片,每次游戏时先把圆片按照同一种颜色排好,翻动前面一部分圆片,看看翻出的不同颜色圆片有几个,写上数字几原来颜色的圆片又有几个,也写上数字。每次翻出的结果不能一样,看看各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学前儿童认知的概念篇二
随着电话号码的普及,电话号码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因此设计了此次活动《电话》。旨在满足孩子对电话的兴趣和用途。
中班科学《电话》教案与反思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电话的外形构造和功能以及电话与人们日常生活对的密切关系。
2、知道如何使用
110、120、119等急救电话,明白这些电话的重要性,平时不能随便乱打。
1、电话2部,手机1部。
2、110、120、119电话号码卡片各1张;警车、救护车、火警车图片各1张。
1、猜谜语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叮铃铃,叮铃铃,这儿说话哪儿听,两人不见面,说话听得清”小朋友动脑筋猜一猜,这是什么?
2、出示电话、手机引导幼儿观察电话的外形构造,学会正确使用电话。
师:电话是什么样子的呢?手机没有电线。
小结:电话有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形状,但都有数字、听筒、话筒、电线等组成,这样才能相互通话。
3、电话在生活中的用途。
师:你们家有电话吗?你打过电话吗?师:你给谁打电话?是为什么事打电话?
4、遇到危急时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1)当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坏人,你会打什么电话求救
(2)当你发现失火了,要打什么求救电话?
(3)当家里有人病了,晕倒时,要打什么电话求救?
5、玩配对的游戏:应该打什么电话。
师:现在请小朋友看看图片里发生了什么事,然后应该打什么电话求救,帮他们正确连线。
6、模拟急救现场打电话求救,初步学会说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首先会正确拨打求救电话
110、120、119会简单明确地回答现场的问题,会完整的表达事情
7、知道不能随便乱打急救电话。
8、小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话,今天我们学会了打求救电话
110、120、119,也知道这三种求救电话是在危急的时候才能打,没有危急时是不能随便乱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记住。
1、观看电话机演变发展的录像片,让幼儿了解电话机发展的历史。
2、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可以告知对方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离园回家后可以互相打电话,继续激发幼儿对电话的兴趣。
3、把小朋友编的电话号码做成电话簿。
《电话》这一活动,既有新意,又具有时代特色。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拘泥过去的限制,而是充分考虑到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普遍影响。本活动将“电话机”这一通讯工具作为幼儿的认识对象,以便幼儿在生活中,能适时准确地运用这一通讯工具。课题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所熟悉的,符合教学的原则。幼儿通过玩游戏的形式,自己去观察发现问题,讨论问题,通过比较分析,认识了解各种电话机的外形构造和功能,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特别是让幼儿自己玩电话,从中学习并掌握电话的正确使用方法、礼貌用语及社会性的生活经验,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动静交替、环环紧扣,幼儿的兴趣很浓、兴致高涨,学习得很认真,很投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一课题的选用,对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生活能力的提高是很有益处的。
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中,注重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教育的内在规律,通过游戏、观察、回忆已有经验、比较等手段,为幼儿提供了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通过打电话让幼儿在积极主动中,发现并认识各种电话机的外形特点构造与各种功用,学习电话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有关的社会知识,从而获得了新的知识经验。
在设计电话号码时,我忘记了把固定电话和手机号码分开来,给孩子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不断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与反思《送大乌龟回家》
学前儿童认知的概念篇三
以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需完成的学习内容和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予以设置,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达成5项基本目标,同时也是考核标准。
目标1:通过对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的意义、内容、信息收集和运用的讨论学习,认同观察的专业核心地位。
目标2:通过对观察记录及其有效性的学习实践,掌握观察记录的具体方法,获得儿童视角的教育观。
目标3:通过对观察式评价基本理论的学习和一般方法的训练,初步拥有理解儿童和爱儿童的情怀,体验爱岗敬业的教师职业要求。
目标4:通过对幼儿园课程生成中观察信息的学习应用,初步学会利用观察式评价结果生成课程,尊重儿童的学习方式,体验诚信、友善的教师职业品德。
目标5:通过练习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的建立及应用技术,体验适宜性教育教学行为,践行师德。
图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图2 “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5项课程目标的关系
学前儿童认知的概念篇四
课程名称
学前儿童观察与评价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of preschool children
课程类别
□
核心
■必修□任选
□
限选课程代码
11531112
学
时执行学期
第四学期
开课单位
幼儿师范学院
适用专业
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集群
文理基?。ń淌逃├?/p>
先修课程
学前儿童保育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后续课程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
学前儿童认知的概念篇五
2.教育情怀
维护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好奇心和求知欲,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理解并认同学前儿童观察式评价的适宜性方法。
理解通过观察把握学前儿童行为、生成课程的重要价值。
4.保教能力
具备观察幼儿、与幼儿谈话及分析评价能力。
会设计、制作和使用观察工具,掌握观察记录方法。
掌握观察式评价的基本过程。
具有生成课程和幼儿园活动评价能力。
认同以学前儿童为中心生成课程计划。
知道为群体和个体儿童制订课程计划的一般方法。
7.学会反思
主动收集、整理和分析保教实践中的相关信息,掌握不断改进保教工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会建立基于观察的学前儿童成长档案,熟悉其呈现方式。
认同基于观察的学前儿童成长档案对反思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意义。
8.沟通合作
具有丰富的合作学习与小组互助体验。
能独立做文献综述,并积极参与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任务。